学名是白凤菜,是从台湾引进的。
白凤菜作为蔬策栽培的白凤菜抗逆懂、病虫害少,是一种理想的无公害特色蔬柴.、作为蔬菜食用时,因为其有密实的短茸毛,为保证口感佳,在炒食时需适当加放食用油。白bai风菜可清炒、凉拌,或与肉丝一起炒食来增加美味。
中国台湾(台北、基隆、淡水、宜兰、新竹、台中、台东及花莲等)特产。白凤菜对生长土壤要求不严,但喜日照条件良好且高温环境,其生长适温一般在20-30℃。
白凤菜特产于南热带bai部分地区(台北、基隆du、淡水、宜兰、新竹、zhi台dao中、台东及花莲等),常野生于乡问农禽附近、农田道路两侧以及低山阴湿处,也常作为药草或稀有特色蔬菜零星栽植于田边地角,或栽于房屋周边或阳台等地。
白凤菜(学名:Gynura formosana Kitam.)是菊科,菊三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50厘米,茎圆柱形,小枝斜升,叶片椭圆形,匙形,稀提琴状浅裂,肉质,顶端钝,侧脉弧状弯,羽状浅裂或披针形而具小齿,头状花序,通常排成疏伞房状,花序梗细,总苞筒状,总苞片披针形,小花伸出总苞,花冠黄色,裂片卵状披针形;花药基部钝;瘦果圆柱形,5-7月开花结果。
中国台湾(台北、基隆、淡水、宜兰、新竹、台中、台东及花莲等)特产。白凤菜对生长土壤要求不严,但喜日照条件良好且高温环境,其生长适温一般在20-30℃。
头状花序2-5,通常3个在上端排成疏伞房状,直径15-18毫米;花序梗细,长5-7厘米,被短柔毛,有1,3个苞片。总苞筒状,基部蛇螺形,长11毫米,宽12-15毫米,基部有数个线形小苞片;总苞片1层,12-14枚,披针形,宽1-1.5毫米,顶端尖或渐尖,边缘干膜质,背面被疏短毛;小花伸出总苞,花冠黄色,长14-15毫米,管部细,长10-11毫米,上部扩大,裂片卵状披针形;花药基部钝;花柱分枝顶端有披针形附器,被乳头状微毛。瘦果圆柱形,长4-4.5毫米,两端截形,具10条肋,被微毛。冠毛多数,白色,绢毛状,长约10毫米。花果期5-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