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镀铬的工艺性质分类
发布者: 点击:15
a.冲裁模:沿封闭或敞开的轮廓线使材料产生分离的模具。如落料模、冲孔模、切断模、切口模、切边模、剖切模等。
b.弯曲模:使板料毛坯或其他坯料沿着直线(弯曲线)产生弯曲变形,从而获得一定角度和形状的工件的模具。
c.拉深模:是把板料毛坯制成开口空心件,或使空心件进一步改变形状和尺寸的模具。
d.成形模:是将毛坯或半成品工件按图凸、凹模的形状直接复制成形,而材料本身仅产生局部塑性变形的模具。如胀形模、缩口模、扩口模、起伏成形模、翻边模、整形模等。
e.铆合模:是借用外力使参与的零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式连接或搭接在一起,进而形成一个整体。
冲压模具镀铬根据工序组合程度分类
a.单工序模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只完成一道冲压工序的模具。
b.复合模只有一个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
c.级进模(也称连续模)在毛坯的送进方向上,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不同的工位上逐次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
d.传递模综合了单工序模和级进模的特点,利用机械手传递系统,实现产品的模内快速传递,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减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节俭材料成本,并且质量稳定可靠。
镀硬铬的温度影响,镀硬铬层的耐磨性能与其硬度息息相关,通常硬度越高,耐磨性能越好。硬铬层的硬度与电镀时的温度、电流密度和溶液成分有关。当镀液中铬酐含量固定时,硫酸根含量升高会使得镀层硬度下降。
镀液温度越高,硬度越低,电流密度越高,硬度越高。由于高硬度和高应力(脆性)往往是相关的,因而镀硬铬层的硬度不宜过高。将镀液温度控制在35~55℃之间,将电流密度控制在30~50A/dm2之间,可获得满足空客镀铬层硬度技术要求(≥700HV)的镀铬层。
镀硬铬生产过程,单层铬镀层只有达到相当厚度时,才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不过,当铬镀层厚度达到65μm以上时,再增加厚度并不会进一步改善其耐蚀性能。一般来说,电镀时间对硬铬层厚度的影响很大,而电镀时间的选择,取决于镀液主盐浓度、温度、电流等工艺条件。
在实际的电镀生产过程中,为控制镀铬层厚度,改善外圆镀铬零件的镀层均匀性,常采用筒形电镀阳极,并在电镀过程中定时对合金钢零件进行翻面和调换位置,以确保获得的镀硬铬层均匀、细致。
电镀硬铬进行的各项工作都是采用技术,这样子可以加快工作效率,电镀硬铬是一种传统的表面电镀技术,至今我们都还在使用,效果是非常好的。我们知道镀硬铬是镀硬铬工艺。是在各种基体表面镀一层较厚的铬镀层,它的厚度一般在20μm以上,利用铬的特性提高零件的硬度、耐磨、耐温和耐蚀等性能。
电镀硬铬是一种传统的表面电镀技术,已经应用长达70多年。镀铬层硬度高、耐磨、耐蚀并能长期保持表面光亮且工艺相对比较简单,成本较低。长期以来,铬镀层除了作为装饰涂层外,还广泛作为机械零部件的耐磨和耐蚀涂层。电镀硬铬镀层技术常常用来修复破损部件。
电镀硬铬工艺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镀铬工艺使用的铬酸溶液,会产生含铬酸雾和废水,而且还有其它一些缺点,如:硬度一般为800~900HV,硬度比一些陶瓷和金属陶瓷材料低,且硬度还会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镀铬层存在微裂纹,不可避免产生穿透性裂纹,导致腐蚀介质从表面渗透至界面而腐蚀基体,造成镀层表面出现锈斑甚至剥落,电镀工艺沉积速度慢,镀0.2~0.3mm厚的镀层往往需要2~3个班的时间,也不利于厚镀层的应用。
电镀硬铬的电极过程
铬酸酐中的铬是以六价形式存在,铬酸酐易溶于水成为铬酸,该水溶液是一种强酸。随着铬酸酐浓度的不同,溶液中的六价铬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一般情况下(CrO3200~400g/L),溶液中的六价铬主要是以铬酸(H2CrO4)和重铬酸(H2Cr2O7)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