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四人骨牌博戏,流行于华人文化圈中。起源于中国,粤港澳及闽南地区、福州地区俗称麻雀。麻将是由中国古人发明的博弈游戏,娱乐用具,一般用竹子或骨头或塑料制成小长方块,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
在明末清初马吊牌盛行的同时,由马吊牌又派生出一种叫“纸牌”(也叫默和牌)的戏娱用具。纸牌也是供四人打,由纸制成的牌长二寸许,宽不到一寸。纸牌开始共有60张,分为文钱、索子、万贯三种花色,其三色都是一至九各两张,另有幺头三色(即麻将牌中的中、发、白)各两张。斗纸牌时,四人各先取十张,以后再依次取牌、打牌。三张连在一起的牌叫一副,有三副另加一对牌者为胜。赢牌的称谓叫“和”(读音:hú,ㄏㄨˊ)。一家打出牌,两家乃至三家同时告知,以得牌在先者为胜。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将牌了。这种牌戏在玩的过程中始终默不作声,所以又叫默和牌。
我们能够查到的关于麻将的早期资料主要见于徐珂《清稗类钞》:“麻雀,马吊之音转也。吴人呼禽类如刁,去音读。 ”此外,关于麻将的传播有一条史料值得注*,杜亚泉《博史》称,“相传麻将牌先流行于闽粤濒海各地及海舶间,清光绪初年由宁波江厦延及津沪商埠。”也就是说,麻将是清末年间经过宁波,然后推广到全国的。
麻将机,诞生于日本。麻将机的工作原理是麻将牌背面向上的牌被洗牌桶上的磁圈吸住,并随磁圈旋转并送至输送槽,并在机头处由叠推电机推成墩子,由链杆推走,正面没有磁性的牌则继续在盘上转动(单口机原理),已经升级到四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