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主要诊疗一些有关耳、鼻、咽、喉的疾病。下面个目录中分别列出了耳、鼻、咽、喉、气管及食管各部疾病以及临床常用药的中、西药或配方,并说明了各方剂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综合方剂或复方的组成和应用。
鼻常见疾病
鼻疖、(酒渣鼻)、鼻硬结病、鼻息肉、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骨骨折
鼻部其它疾病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鼻窦气压伤、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先天性后鼻孔闭锁、上颌窦后鼻孔息肉、血管运动性鼻炎、脑脊液鼻漏、慢性上颌窦炎、慢性蝶窦炎、慢性筛窦炎、慢性额窦炎、鼻中隔血肿、鼻中隔脓肿、鼻中隔溃疡、鼻中隔穿孔、鼻中隔穿孔、鼻石、干酪性鼻炎、过强反射性鼻炎、鼻瓣区狭窄、鼻部先天性畸形、鼻恶性肉芽肿等
病因病理
损伤因素:长期工作于噪声级大于90dB的噪声环境中即可对耳蜗造成损害,耳蜗受损程度受下列因素因素影响。
(一)时间:在噪声环境里工作的时间越长,听力损害程度越大。
(二)噪声强度与性质:频率高、强度大对听力损害严重。断续噪声比持续噪声危害大。震动加噪声较单纯噪声的损害大。
(三)工作环境因素:狭窄的工作场所比开阔的工作环境易受损害,距离噪声源越近,越易受损害。
(四)身体情况:中老年人比青年人易受噪声损伤,体弱者比强壮者易受损害,曾有感音性聋或中耳炎疾患者较易受损伤,个人体质不同敏感性也不同。
病理:在长期噪声刺激影响下,耳蜗血管纹首先出现血循环障碍,螺旋器毛细胞损伤,脱落,严重者内毛细胞亦损伤,继之螺旋神经节发生退行性变,以耳蜗基底圈末段及第二圈病变明显。此处接近鼓室,血管较细,容易受噪声影响。耳蜗基底圈主要接受4000Hz的声音刺激,故早期患者以4,000Hz处听力损失明显。也有人认为与外耳道共振有关,因外耳道的共振频率在3,000~4,000Hz左右。
血管源性表现为短暂或持续的阵发性或中枢性眩晕。脊椎基底动脉灌注不足引起的一过性眩晕可以表现为大脑系统的症状,例如复视、言语模糊、颜面麻木和轻偏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引起非体位性眩晕。它在老年患者可持续数分钟。后下方小脑动脉梗塞引起外侧髓综合症,也称“Wallenberg综合症”。这种疾病的特点是眩晕、恶心、呕吐、Horner综合症,同侧肢体丧失痛觉,面部丧失温度觉,同时对侧肢体丧失温度觉,面部丧失痛觉,向患者摔倒。严重高血压(舒张压大于120mmHg)可能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迷路血流量减少,进而引起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