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是古人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认识的一种形式,其观点必然会渗透到人们思想之中。于是,古人开始研究如何应用八卦来解释人生,甚至以此为依据来命名。但由于八卦本身很难使人学会,《周易》文又晦涩难懂,所以命名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屈原是战国时的思想家、诗人、名平、字原。周以后,以字敬名,后人故称“屈原”。事实上,屈原后来是通过卦兆改名为“正则”,字“灵均”。关于这一点,在他《九歌》中写以:“兆出名曰正则兮,卦发字曰灵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战国时代以卜兆卦命名的方法就已经很流行了。然而,流行广的是以五行、八卦命名。这种以五行、八卦命名的方式源于阴阳家的学说。
战国时期,五行相生相克(亦称相生相胜,五行生肿)的学说颇为流行、朴素唯物论认为:一物对另一物有促进作用,或相互促进,即为“相生”,而一物对另一物起抑制作用,或相互体斥则为“相克”(亦称为“相胜”)。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水克火、人克金、金克木、木克士、土克水。